中国汽车信息网新闻说到最近的车轮,讨论最激烈的无非是围绕制造汽车的新势力们的一举一动和铃木退出中国市场这两个要点。 但是,在成为话题的情况下,很多人无视工信部最近报告的“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第一届)”的公司名单。 说白了,是以下车企的提名记录处分。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被通报的共计30家公司的名单中,有从大规模以前就流传下来的车企业,其中华晨、广汽本田、长安标致雪铁龙、哈飞、长安铃木尤为引人注目。 剩下的车企业多为客车制造和非主流的造车公司,取得新能源资格后1年以上没有生产相应产品,因此被警告停止生产。 这些车企希望再生产的,需要重新通过工信部的准入审查。 无法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被工信部取消资格。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生产资格不再是铁饭碗

据统计,在新能源政策39号令实施之前,230多家公司获得了新能源车的生产资格,但到今年1月为止只有30家车企业满足要求。 因为,这次公布的第一家车企彻底决定了工信部的态度,建议不生产而引退。 虽然有实力,但为苦于没有制造车的资格的车企业提供机会,制造新能源车的资格会被动态调整。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因此,取得新能源生产资格不是因为取得了铁饭碗,而是因为需要经常持续出口符合要求的产品。 这确实是对领域本身的巨大激励,加速淘汰任何欺诈弥补、欺骗的行为。 但是,没有提名并不意味着剩下的车企是好学生,使用插件的车企也不少。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这些说到广汽集团的强大实力,与成立合资企业的三菱和丰田相比,推出了祗智phev和ix4两种suv车。 其实是gs4车型的变体。 车标依然是广汽集团的logo。 三菱和丰田企业品牌的曝光只表现在尾标的复印件上。 由此可见,这种彻头彻尾的整车引进行为也是一种方法,客户不一定要买账,但至少可以保证短期内制造车的资格的完善。 当然,被提名的车企没有那么幸运,不能及时适应新规则也是危机的最大原因。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政策逐步规范市场。

但是随着产销数据的增加我国新能源市场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 产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中逐渐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 在今年9月1日于天津举行的泰达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存在三大风险和四大不足。 其中三个风险意味着市场竞争风险、资源环境约束风险和结构性生产能力存在明显的过剩风险。 四个不足是监督管理不足、技术创新不足、基础设施不足、市场机制不足。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如果这些听起来很高级,从客户的角度注意,你会发现现在的新能源产品有很多问题。 例如,在同一价位购买的产品,企业品牌的车型在装修工作上有点问题,或者人机交互系统不太好用,续航距离不正确,噪音比其他车型大等。 先不说自燃事故的例子,车辆各方面发生的小缺点会让顾客不满,对新能源企业品牌本身失去信心。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从技术角度来说,电池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并不飞跃性,受价格、可靠性等问题的影响,增加车辆续航距离的方法基本上需要牺牲电池组的数量。 另外,动力电池的生产也已经出现了供给过剩的生产能力,其中也有资本家们看到市场机会,急于开始生产电池的例子,导致产品整体质量下降和市场行情混乱。 也就是说,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需要花钱,没有更换相应的有价值的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没有受到政策的影响。

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但总体来看,这些政策的制定仍然值得提倡,在中国迅速发展新能源的整体指南中,为了抑制补贴下新能源相关产业野蛮增长和盲目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这些规定 西方各国汽车企业此时指出不应该大力发展纯电新能源车,但鉴于我国的特殊情况,环境压力日益明显,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期待也寄托在这里。 但是,政府对车企业的新能源补助金逐渐消失,迫于压力,车企业们也需要拿出相应的诚意生存下来。

标题:新能源:新能源政策收紧 30家车企面临资质撤销风险

地址:http://www.clctq.com/xnyqc/1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