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支出市场的成熟,自主车企业间优胜劣汰的进程也全面加快,特别是进入年后,突然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进一步强调了自主车市的马太效应。
江淮成为私家车企业中的异类。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可以看作是现在自主车市的显着特征,新造车势力就是这样,以前传到造车公司也是如此。 在新型车的势力中,将来威马领先于理想、小鹏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博郡、拜腾、前途等纷纷爆雷,结束了自己短企业品牌的历史。 在以前流传的造车公司中,吉利的、长城、长安等卓越的自主车企业的声誉和市场表现持续不断。 另一方面,许多边缘的自主车企业相继走上了最后的道路,仅几个月,力帆、东风纳智捷、众泰、青年等许多自主企业品牌就发布了破产重组的消息。
但是,最近国内自主车市出现了例外,曾经被市场边缘化的自主车企业突然激发了无限的活力,从市场价格方面来看,更是迎来了大爆发。 原因是这家私家车企业和大众汽车的合作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大众汽车不仅进入了这家私家车企业,还将双方的合资企业正式纳入了大众汽车的系统。
大众江淮合作合同现场,图像来源:江淮官图
来到这里,也想叫这个自主车企业的名字。 是的。 江淮汽车。 这几年,可以说这个安徽车企业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地位越来越差,当然因为商用车市场上的体量比较多,所以就绝对销量来说,江淮汽车这几年的整体市场表现一定要和力帆、众泰流动的自主车企业相比。 但是如果无视商用车业务,年后江淮汽车轿车业务的下跌也很明显。 盖世汽车整理的销售数据显示,江淮汽车市场表现的高峰时期出现在年份,年销售车近40万辆,但3年后的2019年江淮乘用车的销售量已经不到15万辆。
江淮汽车市场价格状况与市场表现基本一致,在-年,江淮汽车市场亮点时,市场价格也达到历史高峰,最高市场价格于年6月出现,当时市场价格曾超过280亿元。 但是,整个2019年,江淮汽车的市值一直维持在100亿以下。
随着大众的出资,江淮汽车的市场价格在年5月下旬再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到了5月的最终工作日( 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宣布,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江淮汽车股价大幅上涨,6月1日市值突破188亿美元。 在此之后的几个月里,江淮汽车的股价发生了变动,但最低维持在150亿元左右。 12月2日,根据江淮汽车发布公告,大众汽车对江淮汽车及相关合资企业的一系列增资和投资几个事项完成了工商登记的变更。 其中,江淮大众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大众安徽)。 之后,江淮汽车股价再次爆发,市值再次突破200亿元。 现在(多次经历股价上涨停止后),江淮汽车市值超过230亿元。
江淮汽车历史市值变化情况,图片来源:亿牛网市值分解剖面图
很明显,随着与大众汽车的深入团结,江淮汽车的股价再次得到了利用。 但是市场价格代表了江淮汽车在资本市场的现在受欢迎程度,作为以汽车制造为主要行业的公司,大家更关心的是下一个江淮汽车在汽车市场的表现。 大众汽车被用作背书,江淮的轿车业务有一天能改变吗?
大众以前是伙伴。
年对江淮汽车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仅市场表现在高峰时期到来,而且与大众汽车正式联系。 年9月,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投资有限企业(以下称大众中国)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共同出资设立新能源合资企业。 到了年6月,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正式签订合资合同,同年12月江淮大众合资企业注册成立,原始注册资金20亿元,股东双方各持50%。 大众成为第一家在国内有三家轿车合资企业的外资汽车企业。
和其他国内汽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的当初一样,江淮汽车当然也期待在与外资车企业的企业品牌进行技术背书后,通过合资逆转自主业务。
江淮汽车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进入年后,江淮汽车开始引进大众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按照相关标准升级自己的产品生产线,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11月,江淮汽车发布新车嘉悦a5,宣布本公司产品正式进入乘用车3.0时代。 年嘉悦x7和嘉悦x4两种新车陆续引进,三种车在官方推广中贴上了与大众汽车同线生产的标签,曾经是江淮汽车乘用车市场的主力产品。
嘉悦a5,图片来源:江淮官图
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三种新车显然不能成为真正的步行量。
根据盖世汽车整理的销售数据,去年10个月前,江淮乘用车累计销售8.3万辆。 其中,在原来的旧车型中,和悦系列车型基本接近产品生命的终点,不容易为市场做出贡献。 瑞风系列是江淮轿车几年前绝对意义上的销售负责人,现在也不是主力产品,毕竟这个系列销售车很多。 轿车,suv加上mpv,从官网上看瑞风系列销售的车型达到了10多种,所以这个系列现在也是江淮乘用车的销售主力。 年10个月前,瑞风系列车型累计销量为2.73万辆。
从销售额数据来看,嘉悦确实是江淮乘用车下最好的车系,但实际销售额并不太高。 三辆新车前十个月的累计销量为4.21万辆,其中轿车嘉悦a5是最大的贡献者,前十个月的销量为2.66万辆。 两种suv机型前10个月的销售额都没有突破1万台。 6月末发售的嘉悦x4的累计销量为9354台,每月平均2千余台。 4月中旬发售的嘉悦x7的累计销售台数为6172台,月平均销售台数为千台左右。 比哈佛h6、长安cs75、博越等主要自主suv机型有数万台月销量,明显不在水平线上。
市场表现上的差距是因为产品力有很大的落差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特别是这两年江淮汽车主力嘉悦系列车型,无论是在设计中,还是在智能化配置和动力操作等全方位,提高都相当明显,与同级主流竞品相比,没有太明显的劣势。 而且可以代理新贵汽车,从侧面印证江淮汽车的基本工业素养。 换句话说,影响市场表现的真正原因必须在产品力量之外寻找。 更坦率地说,企业的品牌利益有差距。
江淮汽车也有引领细分市场潮流的产品。 例如瑞风s3是自主小型suv市场的销售额,通常可以提出破万台每月的销售额表现。 真正压住江淮汽车的是向上突破的天花板,产品售价只要超过10万元的门槛,就很难走。 这是江淮逐渐掉队的重要原因。
瑞风s3,图片来源:江淮官图
与大众合作后,江淮汽车近几年明显有突破企业品牌高端化天花板的势头,不仅贴在了市场上,而且按照德系标准改造了产品线。 但事实上要求的是,迄今为止江淮汽车的努力看起来是片面的,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重点显然在南北大众,甚至与江淮的合资产品也没有悬挂大众汽车的标志,所谓企业品牌的振荡效果真的没有体现出来。
大众,今后是大股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对于江淮,大众真的必须作为自己的产业来对待。
另一方面,大众汽车通过增资,获得了原江淮大众合资企业的75%的所有权(根据交叉持股,大众汽车实际掌握的所有权超过77.14% ),后者也是正式开放国内汽车领域股权比后的首次外资汽车企业拥有的中外合资
大众安徽的关系图,图片来源,企业查一下。
在大众安徽的揭幕式上,不仅江淮汽车和大众(中国)的最上层领导人都来到了平台,海外的大众ceo迪斯也通过录像展望了大众安徽的未来计划。 今后三年内,大众安徽将引进meb平台,生产很多新能源车,成为大众集团世界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明显,大众汽车将全面接管大众安徽,轿车合资项目的经营情况也将正式纳入大众集团的财务报告。
此前的江淮大众,产品由江淮汽车主导,投入的产品市场表现不理想。 今后的大众安徽变成了大众汽车主导,带来的产品也以现在的大众汽车新王牌meb平台为中心,在新能源车业务中,大众安徽与南北大众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另外,到了2022年,国内汽车领域的股权限制正式解除,大众汽车也有可能在大众安徽引进燃料车。
据官方新闻报道,大众安徽接下来计划投资超过200亿元用于研究开发中心的扩建和生产现场的改造,新工厂预计在2022年底竣工,形成年产3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 收益方面,江淮大众预计2025年达到300亿元,2029年达到500亿元。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大众安徽也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虽然赋予了控制权,但江淮汽车也一定是大众安徽未来市场爆炸后的最大收益者之一。
另一方面,大众汽车增资江淮大众,正式进入江汽控股,该安徽国资委独资的自主车企业事实上已经成为大众汽车和安徽国资委平分出资权的合资企业,江汽控股成为江淮汽车的最大股东(出资比
江淮汽车所有权关系,图片来源:企业查一下。
到目前为止,只能通过市场营销秘密粘贴,大众汽车入股后,江淮汽车今后可以老实租车了。
事实上,借用行动是在正式工商变更之前开始的。 年北京车展期间,江淮汽车正式发布了新轿车企业品牌思皓。 思皓是谁,关注江淮大众合资企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是年江淮大众推出的新能源车企业品牌。 现在江淮汽车再次以思皓的名义推出轿车企业品牌,目的不言而喻,通过让更多的最终用户联想,江淮成为大众。 至少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江淮引进大众系统,在企业品牌力量上也可以标记合资。
思皓企业品牌发布会,图片来源:江淮官图
思皓企业品牌发布后,大众在江淮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到目前为止,嘉悦车系的3款车型上市时,强调的是与越来越多的大众汽车的共线生产,思皓乘用车企业品牌的第一款车型思皓x8上市时,就已经开始以德系品质自居了。 江淮汽车集团副总经济师、轿车营销企业总经理张文根在介绍思皓企业品牌的第一款车型思皓x8时,思皓乘用车已经实现了全面应对、全线达成、全速共标,这一目标是江淮大众合资企业时代的思皓闪电目标
大众进入江淮,不仅江淮汽车市场价格上涨,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的捆绑也更有名了。 到现在为止企业品牌的影响很大,江淮汽车向上突破的可能性很小,现在有大众系统的背书,有望提高江淮乘用车的企业品牌力量。 企业品牌力量提高的背后是自行车价格和利润率的上升,是公司利润模式的优化,对江淮汽车来说,这是大众效应带来的最好结果。
标题:热点:江淮缺的企业品牌效应 大众会给补上?
地址:http://www.clctq.com/cqdt/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