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信息网新闻今年3月,吉利控股公司会长李书福在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将目光从应该关注的智能汽车转向了汽车界另一大人气产业新能源准入机制。 李书福说,一些公司取得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格,但没有生产汽车的实力,正在利用资格寻找投资。 而且,有很多能力,打算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公司得不到生产资格,炮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审查中存在的问题。 之后,发改委表示将停止发行新能源生产许可证,重新考虑产业投资政策。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的资质问题一直是困扰新型车公司的一个弱点,除了已经得到国家批准的15家新能源公司以外,其他公司没有得到资质。 5月24日,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名称,将于年正式发表。 这份文件正是上述政策调整。 这个管理规定涵盖的行业非常广泛,从燃料汽车、纯电动汽车、零部件投资三个方面进行管理证明,相关标准制定得相当严格,特别是对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投资者、投资所在地、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规模的
征求意见稿的发表意味着打开新能源资质审查的大门,但将来纯电动汽车项目投资审查的难度也会提高,想要获得资质,没有真正的实力可能很难。
新能源生产资格门或再次
在《征求意见稿》的第一页中,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出的总体:再三简单的政治解放权、管理结合、再内外资项目的统一标准、再内投资的责任、谁监督、谁监督、谁监督 这与迄今为止的生产资质审查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不同,在《征求意见稿》中,预示着将来的批准权限将被委任。
另外,《征求意见稿》还表示鼓励以前传来的燃料汽车公司增加资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品。 严格管理新独立纯电动汽车公司的投资项目,所在省应该满足一定条件,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整,桩车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僵尸公司和僵尸资格整理事业全部完成。 目前,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投资项目全部建成,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这个要求对很多省和公司来说,因为不满足所在条件,今后也不能依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来进行弯道超车。
封锁投机资金者退路,确定处罚措施
对于目前受欢迎的新动力汽车,改革委员会为新设独立纯电动汽车公司投资项目的公司法人提出了八个令人满意的条件。 文件在第一条中提出:所有股东在项目建设、产量达到建设规模之前,不得撤出股东。 这意味着股东成为了分娩前退出的不可能选择。
另外,关于主要股东所有权超过三分之一的本身,《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要求。 股东现有的新纯电动汽车公司投资项目全部建成,产量达到建设规模,不存在违规建设项目。 如果股东是整车公司,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超过整个领域的平均水平。 对于零部件公司,重要零部件(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必须超过10万套。 如果是设计研究开发公司、国外公司,上年度的累计市场销售和注册登记数量超过3万辆轿车或3000辆商用车,平均自行车的累计执行距离超过1万公里。
关于新型纯电动汽车项目的建设规模,《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轿车必须在10万辆以上,商用车必须在5000辆以上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没有获得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公司不能获得生产资格,当然也不能生产新能源汽车。
随着批准权限的移交,《征求意见稿》在监督管理困难的情况下,也提出了处罚规定:第32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违规不得为汽车投资项目提供税收、资金、土地等优惠条件。 对任何不合适的汽车投资项目实施共同惩戒。
第三十六条规定,在谁批准监督管理、谁负责监督管理方面,地方投资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的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汽车投资项目案件中的事后监督管理,依法监督管理职责或监督管理不力 对负责的领导和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解决。
针对至今为止非常模糊的国家政策,这次的《征求意见稿》从国家层面提高了汽车投资的准入标准,确定了新能源车企业的生产门槛,控制了新能源车企业的投资行为后,间接提高了生产产品的质量。 但是,记者必须担心的是,随着地方审查权力的扩大,《征求意见稿》虽然提出了处罚措施,但如果公司发生违反,地方政府隐瞒的话,是否真的能发现问题? 审查能否深入,能否处罚,这是有必要更加细化的地方。
标题:热点: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大门重开 新造车遇严规
地址:http://www.clctq.com/news/6809.html